信息中心 / NEWS CENTER
美国幽默网站生意经:笑着把钱赚了
上海网站建设 | 上海网站设计 时间:2011-07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贺大卓发自北京
美国的幽默笑话产业引起了风投们的关注,而在中国,由于版权难以保护,幽默内容仍或以纸质出版物、手机短信形式存在,或散落在各个网站,即使现在出现了微博,似乎也难成气候,叫好不叫座
近日,社交网站Badoo.com的一项在线调查结果称,美国人最具幽默感,而德国人是最不幽默的民族
这一网站的营销总监说,幽默感或许是我们认识新朋友时最重要的元素了
与幽默的美国人相对应的是,美国幽默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
2011年5月,有着“网络奥斯卡奖”之美誉的第15届“韦比奖”上,幽默搞笑网站“娱乐至死”(funnyordie.com)卷走8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
流行歌星贾斯廷·比伯凭借一段搞笑视频获得了由公众评选的“人民选择奖”
无独有偶,2011年1月,美国幽默出版商Cheezburger获得了3000万美元的风投,这家公司提供的核心内容是“可爱的动物图片+搞笑的拼写错误”
笑中自有“黄金屋”
“我们的投资者绝对是我们的忠实粉丝
”Cheezburger网站总编辑Emily在给南方周末记者的回复邮件中不无自豪地说
她是公司总裁Ben的妻子,被认为是“站在幽默背后的女人”
Ben曾是一名记者,Emily曾是一名全职博客写手,他们夫妻俩在2007年创建了一个有趣的小宠物网站Itchmo.com,内容包含宠物幽默、滑稽图片,同时也发布一些产品信息
在建立之初的一个月里,这个网站几乎无人问津,但随后美国圣保罗沙门菌疫情发生之后,网站流量疯狂上升到每月150万
不过,由于Ben在网站公布三聚氰胺和相关化合物的宠物食品测试,他不得不接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质询
Emily在这个时候辞掉了工作,专职博客写作,而Ben也开始对做记者产生了厌倦感,决定专注于做“有趣的事情”
在和朋友的一次聊天中,Ben说:“我喜欢Cheezburger
”这家网站同样诞生在2007年,起初的内容是猫的搞笑图片,由夏威夷的一对情侣博客写手创建
Ben的朋友回答道:“那你为什么不买下它?”
于是就有了Ben向天使投资者的一段有趣告白:“我想成立一个媒体公司,但我要先买下Cheezburger,你能不能给我225万美元?”Ben曾有过投资互联网失败的案例,并因此欠下了4万美元的债务,但这次他还是拿到钱了
2007年9月,交易完成,Ben支付了200万美元,成为Cheezburger网站的新主人,不少人说他疯了,但现在看来是其最成功的投资之一
Ben对记者说,这家网站“从第一天起就有利可图”
接手之后,他并没有对网站做任何改变:“什么都不要改,用同样的方式运行,我只是继承了一个网站的收入
”
在Ben依靠Cheezburger声名鹊起之后,人们开始猜测为什么猫会给他带来这么有效的商业灵感,其实,Ben不养猫——因为过敏
但他坚信:人们每天用5分钟时间寻找快乐,是他所能给予的,而这也是他的商业模式的根基
后来,Ben又收购了Failblog.com
到目前为止,通过收购和自建,Cheezburger集团拥有50家网站,涵盖幽默产业的各个领域,现有用户1650万人,每月上传超过50万个照片和视频,每月页面浏览量为3.75亿次,视频浏览量为1.1亿次
Ben和妻子乐此不疲——没有什么比让人笑着掏钱更可乐的事情了
“如果我建好了,他们就会来”,这是Ben对用户的态度,快速推出新产品和保证内容质量是网站成功的关键,好的幽默笑话经常以病毒营销的方式被广泛传播,“哪怕你讽刺一下生活,也能引起很大的共鸣
”现在,他加大了广告攻势,组建的小型营销团队跳过了中间机构,直接与广告主取得联系
中国的“幽默者”们
中国人其实并不缺乏幽默精神,在互联网发展早期,有不少笑话网站生机勃勃,但现在大都难觅踪影,活着的几家也多是“复制+粘贴”式的内容采集方式,好多挂着googleadsense或百度推广的广告聊以度日
当然也有出类拔萃者,比如“我们爱讲冷笑话”(lengxiaohua.net),架构虽然简单,就像是一个博客,但人气指数高,每篇小文章的点击量都超过10万人次;截至7月上旬,其同名新浪微博的粉丝数量,就将近200万,不少广告主盯上了它
“幽默产业虽然值得关注,但在中国很难赚到钱
”互联网业天使投资人蔡文胜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国内版权意识比较薄弱,大家都是一大抄
”
像韩寒等作家声讨百度文库侵权一样,在版权明晰的图书领域都存在难度,更不用说图片和笑话了
而在微博、APP(智能应用程序)等新载体推出之后,维权成了一件更困难的事
李旭,一位专职的JAVA开发工程师,在百度推出开放平台以后加入了赚钱的队伍,到目前开发了大约20个百度APP,其中有一个名为“笑话之家”
现在李旭的团队成员只是两人,一起设计开发关于笑话的应用程序
这是一个“赚快钱”的团队,在李旭的规划中,其团队构成应该是“一个设计,一个开发,实在不行再加一个运营”
至于内容,李旭说:“内容谁都好找,网上有的是
”
有时候他们不得不面对被抄袭的困境,李旭曾发现百度里有一个应用抄
返回上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