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 / NEWS CENTER
海外退市企业回归国内股市 PE推波助澜
上海网站建设 | 上海网站设计 时间:2011-05
潘沩上海报道
“他们像悬浮在海外的孤儿”
胡祖六这样形容在海外上市的被边缘化的中国企业
几年前,不少中国企业扎堆去海外上市
几年过后,有的成为全球知名企业,有的却变成“海外孤儿”,公司的股票没什么成交量,在上市地和国内都没人关注,再融资更是无门
而每年的维护费用却是实打实的支出
与此同时,国内A股异军突起,向民营企业打开大门;两三年内,创投基金从一个曲高和寡无人知的概念,变成全民PE,这些PE们在国内地毯式搜罗“项目”
他们和“海外孤儿”一拍即合,中国概念股集体被猎杀更成为东风,使个别现象变成潮流
5月26日,纪源资本合伙人卓福民、海外投行人士和擅长PE业务的律师,接受采访时均表示,海外退市企业,更多选择去H股上市,主要原因是拆公司原有的海外结构非常麻烦
但是,A股的高市盈率之下,仍有勇夫
已完成私有化的伦敦上市企业东蓝数码(全称“东蓝数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召法告诉记者,之后将冲刺A股IPO,春华基金首秀的康鹏化学(NYSE.CPC),亦有公司内部人士表示,“回国内上市是个长期方向”
卓福民亦表示,有一些非常适合在A股上市的企业,如中草药行业企业,愿意等待更长时间,回到A股上市
海外上市:得兮?失兮?
当在海外市场不如意时,很多中国企业选择了退——退出海外市场,回到国内资本市场
几年前,民营企业在国内上市很难,银行贷款亦不是那么容易,为了筹措资金,集体奔赴海外上市
去上市前,这些民营企业家曾有过种种美好设想
然而,向白皮肤黄头发的人,讲明白一个中国故事,并不是那么容易
没讲好这个故事的企业,其股价低迷不说,市盈率很低,股票还没有成交量,再融资变为奢望
如果是IPO上市的,至少当时还融到过一笔钱,而那些借壳上市的,它们就不曾享受过作为上市公司的好处
第一家从海外上市回归到A股上市的企业是南都电源(300068.SZ)
南都电源的主体公司,2000年在新加坡借壳上市,2005年退市,2010年初登陆A股创业板
南都电源公司人士告诉记者:“在新加坡上市,本意是为了获取融资促进企业发展,结果市场不活跃,不能融资
相反,有什么事情都要公开,要召开股东会,太麻烦了
我们就主动退市了
”
坊间猜测,南都电源的实际控制人周庆治能如此潇洒从新加坡退市,有个原因是在那前后,他在策划旗下的房产公司上市
2004年,这一块资产曾拿到A股IPO批文,随后周庆治放弃上市,原因不得而知
而上市公司的义务,却是实实在在的现金流出
5月26日,同济堂(NYSE.TCM)首席运营官陈岩跟记者算起了账:“美国上市公司的维护费用比A股和H股都高
这个费用主要分为合规费用和投资者关系费用
前者是律师费、审计费、发公告费用,此外404条款对公司内控也有要求
我们公司这一块每年支出不少于一百万美元
”
“另外就是投资者关系,包括请专门的服务公司,一年路演两三次,向欧美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推荐公司
两者加起来,一年的支出在两百万到三百万美元之间
”陈岩表示
美国罗仕证券中国首席代表马峻告诉记者:“很多中国公司低估了上市的成本,以为就是打包上市的费用,其实每年有维护费用
有企业上市后,为了降低维护费用,会请比较便宜的律师和审计师,这也是一种办法,能把年维护费用压缩到一百万美元之内
但是,当遭遇诉讼时,更易于限于被动境地
这些中介机构,拿多少钱办多少事
”
朱召法则告诉记者,因为股票没什么成交量,后来他们干脆不去路演,也不再请专门的服务公司做投资者关系
这样,即使算上请懂国际资本市场的CFO这样的隐形维护费用,这样一年维护费用不会超过一百万美元
“但是,股价太低迷,我们没法再融资,当初上市的意义完全没有了
而且,我们作为中小企业,主要市场面向国内,在海外上市在提高公司名气和影响力方面,帮助不大
就算去银行贷款,银行也是看公司实力的,我们在海外股价低,市值低,可能会误导外界,低估公司实力
”
而众所周知的是,A股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至少可以抵押公司股票去银行贷款
而各大银行,更愿意借钱给上市公司,也是惯例
马峻告诉记者,很多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都是通过反向收购上市
反向收购,类似于A股的借壳上市,上市时并没有融到资
马峻表示:“这一批企业中,可能有一半都没有再融资过
”
当在海外市场不如意时,很多中国企业选择了退——退出海外市场,回到国内资本市场
回A股还是港股?
“市场主要在国内的企业,回A股上市,比在H股有利于提高知名度
而一些规模非常大、未来想进行跨国并购的企业,则更适合H股上市
”
私有化之后,A还是H,这是一个问题
原本从国外退市,去港股上市,是没有套利空间的
5月27日,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娄刚表示:“中国概念股中,信息类企业在美国的市盈率,本来比在H股高
美国投资者能根据2015年的盈利来估值,这一点很多
返回上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