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 / NEWS CENTER
B2C物流配对运动:好快递未必专长电子商务
上海网站建设 | 上海网站设计 时间:2011-05
杨杨北京报道
李元海的办公桌上放了一个盒子,满满一盒子各类快递公司负责人的名片
在经历过几次快递变慢递的尴尬之后,好乐买决定做点什么来改善这种局面
“我们要重构自己的物流体系”,从原来的仓储延展到配送体系
作为好乐买的物流总监,李元海有这样的计划:首先自建三四十个自营的配送团队,“覆盖60%订单集中的前二三十个城市”;其次是在自己解决干线运输的前提下,与当地配送公司合作,由后者做落地配
在这轮B2C自建配送的大潮中,好乐买不是第一家,也不会是最后一家
好乐买认为其中最大的变化是订单数量的不同:以前一天几百单,用第三方快递就可以;但现在每天5000个的订单量,“要求配送更全面、更灵活,服务更好”
但没有一家血型相配的、服务于B2C的专业快递公司
星辰急便总裁陈平说,“商务市场滋润了顺丰,淘宝的快速发展造就了‘四通一达’
B2C市场对应的是谁?”没有一家快递公司能跟上B2C年300%的增速
“配送或许掣肘,但并不致命
”语出与好乐买同为2007级的B2C公司人士,他对自建物流不以为然
一位跳槽B2C公司的前第三方快递高管认为,B2C自建物流的目的并非解决配送问题,而在于逐步提升各地的配送状况
“问题核心在于快递不知道B2C要什么,B2C也不清楚达到他们的配送要求快递公司要付出何种代价”
资金则扮演着这场自建浪潮的触媒,“这两年B2C都拿了不少钱,资本现在对它们的要求并不是盈利而是进一步跑马圈地”
以好乐买为例,从去年10月到今年3月的半年时间里,先后两次吸金1700万和6000万美元
有第三方配送公司人士认为:到来年资本开始要收益之时,也是B2C自建物流递送体系的浪潮终结的时候
但陈平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资本宁愿投资B2C让他们去自建物流,也不愿投入去改造既有的快递公司?这是否也意味着当下的快递业,并不能够很好地匹配上B2C行业的增长需求?
不匹配一:大而不强?
具有全国网络覆盖的快递公司中,邮政因体制所造成的运营活力有限,而民营快递公司的特许加盟制,对品质的全面保证略有不足,难免“大而不强”
在采访李元海时,他接到了某地邮政局局长打来的电话
放下电话,他叹了口气说:邮局现在也有意识地“抢一些单子”,但体制仍是最大的问题
对要求无缝衔接的B2C,邮局有其优势:其网络优势无人可及,三四线城市乃至边远地区只有邮政有配送队伍
但它也有不可逾越的障碍,“之前对加快回款、提高服务意识等,我们和地方某邮局进行了谈判”,上述B2C公司人士很无奈地说:几乎不可谈,连开箱验货都做不到
而另一点让B2C们望而却步的,还有邮局的定价策略
同样一件从北京发往上海的快件,邮局的价格几乎是民营快递的三倍,“边远地区就更离谱”
所以邮政是万不得已的选择,“做全国性的覆盖还是要和民营快递谈”
李元海指出,目前的选择就是包括申通、圆通、汇通、中通和韵达在内的四通一达(以下简称“四通一达”)
服务也不尽如人意
尽管电商们是以B对B的方式和“四通一达”签订的全国性服务协议,但其在全国提供的服务却并不一致
李元海举例说:比如收获,可能广州公司什么货都可以收,但北京公司则只做贵重物品的配送;还有比如代收货款,也是各地有各地的做法;甚至连结算的标准都不统一,有的以实际重量为标准,有的则是按照体积大小
“四通一达”各地公司“来源都不一样”
这几家同出浙江桐庐的快递公司,其组织架构采用的都是特许加盟制,而且除总部外,其余分支部门都可以加盟,“可能分公司是加盟的,分公司下面的配送站又都是加盟的”
前天天快递高管解释说,这导致总公司提供的服务模式和承诺,极可能不能落实到配送环节
“这是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产生的特殊业态”,中国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说,全球500强中的快递公司没有一家是特许加盟模式
这也很容易导致其“大而不强”,都集中在低端市场竞争
体量虽很大,却缺乏质量
这表现在“服务质量较差、有N个利润中心”
这或许可以解释以下悖论:包括VC/PE等的资本仿佛都表现出了对快递业的兴趣,“但真正发生的大多是战略投资”
即使前一段时间盛传的复星、联想投资韵达,业内也流传“已经搁浅”;外界传言的申通融资的消息,也未有人获知
此前在与一些VC/PE人士沟通时,他们说:快递业的利润太低,回收周期又长
从2005年之后这个行业的普遍利润仅为5%
尽管从宏观上看,这是个非常好的投资领域:中国的人均快递消费仅为美国的五十分之一到四十分之一,而中国却有4倍于美国的人口,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快递的需求势必增长
同时对100%依赖于快递的B2C市场增长迅猛
与B2C公司年均300%的发展速度相比,“如果每个月能有10%的平均增长,我就要高兴死了
”星辰急便总裁陈平说,这意味着每年有120%的增长
但熟知这个行业的陈平也指出:快递业里能讲故事、能与资本市场沟通的人寥寥无几,“都只会做事”
返回上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