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 / NEWS CENTER

默多克新闻集团面临司法调查与天价赔偿 上海网站建设 | 上海网站设计 时间:2011-07     《世界新闻报》编辑高举出刊的最后一期报纸,头条标题:“谢谢,再见
” CFP   薛洪涛   7月13日,美国默多克新闻集团宣布,受旗下《世界新闻报》一系列窃听丑闻的影响,决定放弃收购英国天空电视台
  同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宣布,任命莱韦森法官领导一个由无党派人士组成的小组,尽快对《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警方的错误以及媒体监管进行调查
  窃听断送《世界新闻报》   7月10日,处在窃听丑闻风暴眼中的英国《世界新闻报》出版了最后一期,头条标题非常醒目:“谢谢,再见!”报纸没有刊载任何商业广告,只是摘录了该报一些重大事迹,包括记者装成假酋长接近王室成员套料的事件
  报纸在社论中指出:“电话被窃听,对此本报深感抱歉
这明显的失误,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及对本报伟大的历史留下的污点都是无从辩解的
”该报也承认,至2006年之前的数年,一些员工确实堕入“缺乏水准的可耻情况中”
该报还表示,对陷入窃听丑闻的事向读者致歉,并称,“简单而言,我们迷失了方向”
  最后这期报纸一上市就遭到热抢,各个报刊销售点“供不应求”,网络上也被热卖
目前“绝唱版”价格已经被炒至30英镑一份
这毕竟是一份陪伴了英国人168年的报纸
  1843年10月1日,《世界新闻报》在伦敦首次发行
1949年,它的销售量达到创纪录的850万份,成为当时世界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1968年10月,澳大利亚报业天才默多克购买了该报40%的股份
  《世界新闻报》每周日出版,每份卖一英镑,也是英国发行量最大的周报,近年来发行量上升到260万份
该报每年光靠卖报收入约36亿元人民币,广告约3亿到4亿人民币
  虽然销量不错,但《世界新闻报》一直名声不佳
2007年,由于窃听王室雇员电话留言该报新闻主编古德曼被判入狱4个月
此后,不断有媒体报道这家报纸的窃听丑闻
  这次是英国《卫报》将《世界新闻报》拉下马的
7月4日《卫报》在其网站上发布了一条消息——《世界新闻报》曾入侵中学生米莉·杜勒的手机语音信箱
  《卫报》讲的是2002年的事情
当时13岁的杜勒失踪,《世界新闻报》记者和私家侦探窃听杜勒家人和朋友在她的手机上的留言,当她的留言信箱爆满后,他们还删除好几段留言,以便腾出空间录下新留言
这导致警方误以为杜勒还活着并继续使用她的手机
事后查明杜勒被人谋杀
  7月7日,英国《每日电讯报》又爆出《世界新闻报》的一系列窃听丑闻
《世界新闻报》聘用一名私家侦探,窃听驻阿富汗和伊拉克阵亡英军将士家属的电话;窃听2005年7月伦敦地铁大爆炸遇难家属的电话
《世界新闻报》就连美国“9·11”恐怖袭击的受害人也不放过,试图买通纽约警察,取得被害人在世最后几天的通讯记录
  另据报道,查尔斯王子和夫人卡米拉的电话也遭到他们窃听
伦敦警察局日前表示,窃听潜在受害者可能达到4000多人
  为了搞到独家猛料,《世界新闻报》的记者高举“揭露一切恶棍和欺骗行为”的“正义旗号”,将英国“小报”的伎俩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比如《世界新闻报》曾派记者假冒中东酋长,借以接近体育明星和英国王室成员,诱使他们发表轻率言论,令其难堪蒙羞
更有甚者,该报还派记者到白金汉宫“卧底”做工
  近几年,随着《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的暴露,人们发现该报窃听目标不仅仅是政商名流、影视明星,还包括谋杀案受害者、恐怖袭击案受害者和政治家,甚至前线阵亡的官兵的家属
这让英国民众怒不可遏
  2002年至2003年,默多克的爱将布鲁克斯担任《世界新闻报》总编辑,大部分窃听行为就发生在这一时期,但布鲁克斯坚称对窃听行为不知情
  英国工党国会议员华特森近几年来一直在调查《世界新闻报》窃听案,也正是华特森连续几年对窃听案锲而不舍地追查,才最终揭开了《世界新闻报》窃听的真相
  赔偿额或达1.2亿英镑   7月6日,英国国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世界新闻报》窃听事件,工党政府呼吁立即就《世界新闻报》的电话窃听问题展开司法问询程序,以避免随着该报的关闭而导致证据丢失
国会下议院已开始举行紧急会议,就此案进行辩论
  英国国会调查窃听丑闻的委员会——文化、媒体及体育委员会,要求默多克、他的儿子詹姆斯以及曾任《世界新闻报》总编辑的布鲁克斯7月19日出席委员会的听证会,接受质询
新闻集团随后发表声明,强调报业集团的执行主管将充分合作
  卡梅伦7月8日在唐宁街召开记者会表明,除了警方的调查之外,政府也将委任一名法官领导一项全面公共调查
负责该调查工作的法官将盘问证人及调查窃听案如何发生,以及警方先前在2006年展开的调查为何会“如此失败”
另外,英国媒体的“文化与操守”联合会也将进行质询调查
  今年1月英国警方就开始对《世界新闻报》电话窃听的指控进行调查
目前《世界新闻报》正面临新的指控,这其中包括对英军阵亡士兵亲属、一名13岁被害少女的电话语音邮箱、以及2005年伦敦地铁爆炸案遇难者亲属的电话进行窃
返回上页
上一篇:南方周末:网络特攻 谁主沉浮下一篇:美网络安全战略淡化战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