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 / NEWS CENTER

DHL亚太区CEO许克威:全面进军中国时机未到 上海网站建设 | 上海网站设计 时间:2011-06   外资快递收购中国民营快递一度是其突破中国监管禁区的有效手段
但是近日,DHL(敦豪)决定将2年前收购的中国全一快递公司卖掉,专注经营国际快递业务
  外资撤离中国快递是一个利好的信号吗?答案也许并不尽然
  虽然中国快递业逐年增长,但却陷入了一片价格红海
该如何在这场商务盛宴中居于主动是许多快递公司正在思考的课题
  将集中火力在中国的国际快递业务   《中国经营报》:目前,淘宝、京东商城、当当、卓越等电子商务企业的崛起为国内快递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业务发展机会
在这场商务盛宴中,DHL是如何切入的?   许克威:国内快递市场是一定要切入的,但前提是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时机
目前中国快递业以低价抢占市场的营运方式发展,导致快递公司过度关注价格和成本,而忽视了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许多服务不到位,比如延迟交货、快件丢失或被替换等等
城际间快递的价格低得让一般承运商不能接受
目前这种国内快递市场的竞争方式和发展环境,并不适合DHL快递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经营报》:事实上,DHL2004年就已经进入国内快递业了,我记得早期的一个数据是DHL在上海一天的国内快递货量只有20多千克
你们目前是否只是定位在商务包裹、信函等高端业务层,全面进入国内快递是否有时间表?   许克威:国内快递和国际快递的运营门槛是不一样的
国内快递的门槛是政策门槛;国际快递的门槛是天然的业务门槛,比如网络、技术、设施等
  目前有3000多家快递公司在中国国内快递市场内竞争,这是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
当国内快递的商业环境、法律环境等条件规范的时候,是我们切入的时机
  《中国经营报》:最初DHL似乎想通过收购内资民营快递的方式进入国内快递,比如你们在2010年推出了提供国内快递服务的子品牌中外运全一快递,但近期又传出DHL将全一出售给深圳某快递公司的消息
这一买一卖的背后是什么?   许克威:目前全一在做一些低端的国内快递业务;DHL品牌在做国际快递业务和商务包裹等国内快递业务
  2010年中,上海全一快递有限公司和北京中外运速递有限公司正式启用“中外运全一”的全新品牌标识开展国内快递业务
这两家公司是DHL和中外运长航集团的合资公司中外运敦豪的全资子公司
新《邮政法》明确规定,外商不得投资经营信件的国内快递业务,不仅包括独资国外快递公司,也包括合资快递公司
这就意味着“中外运全一”不能从事文件相关的快递业务
而全一快递之前的文件快递业务量是非常大的,这项规定对全一的业务影响很大
我之前提到的国内快递市场的低价竞争和服务不规范,也是我们决定专注于国际快递核心业务的原因
  中外运敦豪从2004年开始经营以包裹为主的国内快递业务,主要服务于DHL的全球签约大客户,为他们提供高品质的国内快递服务
这部分占整体业务量的比重很小,且定位于国际快递业务在国内的延伸
这一点一直没有改变
  为了进一步巩固作为一家国际快递物流公司的定位,德国邮政敦豪决定将其从事中国国内快递业务的中外运全一快递的股份转让给深圳友和道通实业有限公司
这次股权转移将遵循中国相关法规,预计在7月底完成
  在目前国内快递市场还不是很明朗的情况下,DHL将集中火力重点投资和拓展中国的国际快递业务
  《中国经营报》:中国物流业门槛并不高,但有这样一句话:“便宜的价格可以使你进入这个行业,但只有优质的服务才能使你留下来”
我看到一个现象,几乎所有民营快递只是单一的速递模式,正如低端的中国制造一样,处于商务链的底层,拿着最微薄的利润
但是国际快递巨头已经发展成集电子商务、物流、金融等于一身的综合性形态
这样商业形态使得外资快递具备了哪些竞争优势?   许克威:DHL针对不同的行业有相应的行业发展经理,作为行业专家,为客户定制满足其需要的各种解决方案
电子元件和电子设备、商业服务、工业机械和设备在中国的发展很快,都是给我们近年带来业务增长的重要行业
  随着供应链的全球化,不少中国企业现在是跨国集团供应链的一环
在一些企业里,外国的客户通过ERP电子系统下单,中国企业迅速组织生产后通过快递把产品发给客户
针对这类企业,我们通过将客户的ERP系统和我们的在线装运系统对接,做到接到订单后自动生成打印运单和发票,更新库存管理系统,极大提高了客户的生产效率
  “合作”让我们超越其他国际快递巨头   《中国经营报》:退出国内快递是否意味着你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国际快递上?我注意到DHL不断加大在大中华区乃至亚洲的投入,其他三大国际快递巨头(UPS、FEDEX、TNT)也一样
中国乃至亚洲在DHL的全球战略地位何在?   许克威:我们将更加专注、专业做好核心业务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内地、香港、台湾地区是全球大的经济区域,对全球贸易量有很大的影响
也给DHL带来了很大贡献
现在许多国外品牌要进入中国,大中华区对其发展非常重要
我们的每一个成功,都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我
返回上页
上一篇:王微700万美元赎身 土豆网扫除上市障碍下一篇:支付宝股权风波引发协议控制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