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 / NEWS CENTER

本土互联网泡沫样本:我友网大裁员 曾称投20亿 上海网站建设 | 上海网站设计 时间:2011-06   徐洁云   为了招人,它曾开出高于对手两倍、三倍的工资挖人,公司管理层甚至曾承诺,在上海工作满6年的员工将给一套住房
一年多来,它几乎无所不做,甚至超过腾讯的劲头
但半年后它开始大量裁员
  这是一家名为“我友网”的公司,曾号称“砸下20多亿不信做不成功,网上商城活动一天送一辆汽车就能火”
  如今它可能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激进扩张的反面案例,一朵翻腾的泡沫
互联网行业观察人士龚文祥说,联想到中概股表现,本土互联网也到了需要反思的时候了
  神奇的扩张   “这是一家神奇的网站
”我友网这句曾经的宣传口号,如今有些反讽意味
  公开资料显示,我友网创立于2006年
它的资方背景有点神秘,公司创始人刘旭,业内盛传他是国内传统产业资本的富二代
我友网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刘旭是西安开元控股实际控制人的家属
刘旭曾对媒体表示,其个人出资比例为99%
  我友网原本是家视频分享网站,但随后如同搭积木一般,在视频、社区基础上,快速进入门户、B2C商城、游戏,甚至还自建起支付业务
如今它手里有一把互联网业务牌照,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到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审核同意书,以及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等,一应俱全
  但即便如此,人们对它了解甚少
其名声似乎与挖人有关
去年它曾开出两倍、三倍工资在业内招募,公司管理层甚至允诺员工,在上海工作满6年将免费提供住房
  去年一次业内峰会上,龚文祥曾与我友网CEO李昱诚交流过
李当时说,我友打算自建一切互联网业务,并拿到所有必需的牌照许可
龚文祥说,他们认为砸20多亿不信做不成功,网上商城活动一天送一辆汽车就能火
  一位从我友网离职的高管对《第一财经日报》透露,我友网的核心诉求本是建立一个超大型电子商务平台,覆盖从出生到老死的人生各阶段消费需求,辅以内容资讯和SNS社区概念,形成“新浪+淘宝+人人”的庞大模式
  这可能是催生我友网急速扩张的背景
2010年下半年,其事业部总数从最初的10个以下迅速膨胀到32个,最多时36个,每个都对应垂直的电商业务
那一阶段,我友网的招聘负责人在北京、广州多地大量招募,去年底员工总数猛增到大约1600人
  去年10月,我友网表示,要投资3亿元人民币,于2011年底拥有1亿用户,全年营收达3亿元
上述前高管估算,一年内我友大约烧掉2亿元
  然而去年12月下旬,我友商城上线后业绩尴尬
知情人透露,上线之初每天总体成交量不过30~50单,后来也未见大起色,大批品类没有销售记录
  这一局面让部分员工感到不靠谱
春节前后,许多人包括部分管理人员选择了辞职
  如今我友网又主动裁员
内部人士透露,被裁员工以设计、社区编辑、BD部门为主,涉及大约200人,目前公司还有847名员工,部分人可能考虑到N+1补偿,“正在安心等着裁”
  事实上,几天前,李昱诚与另外两位副总裁已离职,此前不过问具体事务的总裁刘旭回归兼任了CEO
  “类腾讯”模式泡沫   我友网像是类腾讯模式的一朵泡沫
在平台化概念下,中国互联网企业正在效仿它的全业务布局
比如正在申请上市的迅雷,正期望通过整合下载链条的所有服务资源,聚拢人气,进而导入客户服务中心、云计算数据库、数字流媒体等多种业务
  我友网的布局逻辑似乎也是这种模式
它以视频分享、社区起步,导入各种服务资源以及门户资讯内容,然后借由社交关系贯穿各类垂直电商业务
  不过,腾讯模式的成功建立在早期QQ用户群之上,目前已经建立起新的基础,并在资本、流量、用户黏性、产品开发、管理经验方面提高了门槛
迅雷目前不缺流量,但在凭借ID精准锁定用户个体上,较腾讯仍有差距
因为迅雷的用户很多并非注册用户
  我友网的名气更小
它的视频、社区业务并没有打入一流阵营,基础不深,难以支撑新涉业务
它的“摊煎饼”一样的策略有些平庸
  我友网另一前任高管刘奇(化名)将我友网挫折归于管理不当、操之过急,大半年内搭起互联网全业务太理想,超过了公司的承受能力
  该高管强调,“SNS+电商”的想法没错,只是太着急,如果放缓脚步,逐个发展垂直领域,也许有些眉目
  他给记者讲了一段隐情
2010年年中,一位空降而来没几天又走的副总裁离职前曾嘲讽了管理层,认为我友当时没有社区和内容支持,根本无法达成目标
当时李昱诚被刺痛,于是加紧全面扩张
  扩张加剧了我友的管理问题
刘奇告诉记者,我友的操盘者来自传统行业,并不熟互联网,管理风格强硬,事无巨细
比如常常要求团队强行缩短工期,在BUG普遍存在的情况下推动业务上线,之后频繁改版,调整事业部设置,导致质量问题丛生,团队士气低落
  “腾讯的模式不值得缺乏足够规模的企业效仿
”龚文祥说,即便是腾讯,在电商领域也采取了并购发展,我友的决策者可能太依赖传统领域经验,轻视了互联网业的规律,这也往往是传统产业者触网后的
返回上页
上一篇:拥抱“.XX”域名时代下一篇:国际域名开放:互联网革命还是利益掠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