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 / NEWS CENTER
多重因素造成国内物流高成本
上海网站建设 | 上海网站设计 时间:2011-05
本报记者商灏北京报道
中国商品流通领域不断被曝光的居高不下的物流费用,让人们看到了其如何严重增加民众的生活成本,如何助长了通胀的趋势
社会舆论正普遍呼吁政府把降低过高的物流费用,作为治理通胀的一个重要方面,尽快纳入议事日程,并迅速采取切实的举措
北京工商大学研究生部主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何明珂教授,曾任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院长,是国内物流研究领域有影响力的学者,《华夏时报》记者5月12日专访了他,请他发表相关意见
何教授的观点阐述,有浓厚的学术味道,却让我们能够以更理性、敏锐的眼光,看清国内物流实际高成本的本质
高成本来自
供应链各环节
《华夏时报》:许多分析认为中国商品流通领域的顽疾,是物流往往被堵在最后一公里,最近有公开报道称,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18%左右,比发达国家高出1倍,过高的物流费用是商品价格畸高的重要因素
您认为这个判断如何成立?
何明珂:这个判断,也就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最新发布的相关数据或信息,主要是根据美国所采用的统计口径来做统计和分析所得出的
美国的这个统计口径并非官方所有,而是一位美国学者通过20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认为可将制造过程和流通过程中所发生的运输费、库存费以及管理费(美国学者一般按运输费和库存费总和的4%计算物流总费用中的管理费)等三项费用相加,算做物流总费用,然后再观察这些总成本占GDP之比重
我们与国家统计局联合建立的国内物流业成本、规模及其占GDP比重的这个统计口径,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和相对可信的统计口径
《华夏时报》:您认为一些舆论所谓物流费用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何明珂:物流费用实际是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一个反映
有些报道简单认为物流费用居高不下,我们对此应做具体分析
相比之下,目前国内物流费用应比以往有所下降
因为既然搞市场经济,大家都不会赞同有很高的物流费用
市场正在推动物流费用趋向更加合理
中国的物流费用比较高,这个观点我赞同
物流费用比较高的原因很多,舆论关注的主要是两条,一是公路收费比较高;二是流通渠道环节比较多
这两条是成立的
首先,在公路运输成本构成中,公路收费确实比较高,过路过桥费太多,罚款太多
而油价上涨因素也直接进入了运输成本
其次,流通渠道环节确实过多,产生了高成本
比如蔬菜,流通成本比较高,但我们若仔细分析,就可看到其中各个环节其实并无暴利发生,在中国没有看到哪个物流公司发大财的,相反,总体来看,物流公司的利润率长期低于社会平均水平,但供应链上过多的流通环节所发生的物流费用累计,却是一个大数目
所以,商务部、发改委都在支持“农超对接”,试图减少流通领域的中间环节
为什么供应链上有那么多环节呢?这主要是我国许多生产和销售企业习惯于或者不得不自办物流,而不采用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深度的物流合作比较困难,所有企业都要占用大量物流资源,这样往往形成整个产品供应链上的库存、运输、装卸、搬运等物流活动在不同环节反复进行,过多的环节占用的大量物流资源、不断重复的这些物流活动都会产生物流费用,这绝不是简单的公路运输费用一项所能替代的,现在大家把矛头都对准公路收费和流通环节这两点,我同意,但并不完全
市场化专业化
尚待大推进
《华夏时报》:人们往往把运输活动中的路难行、车难停,归咎于权力寻租,您怎么看?
何明珂:运输活动中应该会有权力寻租的现象,只要政府利用公权力调节经济活动,就会出现权力寻租
比如在公路运输中收费站的设置、各种通行费用的收取、各种罚款的收取、商品市场各种管理费的收取等等活动中都可看到政府的影子,只要需要政府干预,掌握权力的政府官员就有可能利用权力进行寻租,这些都会形成物流费用,是隐形的物流
虽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权力寻租的现象在物流领域发生,但我并不认为这是物流费用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华夏时报》:您认为在此背景下我们可以期待政府出台怎样的政策解决物流难题,促进物流业发展?
何明珂:当前物流存在的问题涉及面很广,需要有关政府部门共同来解决
首先,政府应出台一些措施,鼓励和促进制造企业或销售企业提高物流专业化程度,特别是鼓励企业将物流外包给专业化物流公司
第二,在税收方面,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税负较重,物流业是为制造业和流通业提供后勤保障的产业,其价值体现在制造业和流通业中,因此,应根据物流业的服务特性和价值形成形式设计较低的税率,以鼓励其发展
第三,政府在公共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上,应发挥公共财政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政府给予财政支持,高速公路收费问题就是一个例子,撤销收费站,由公共财政予以补贴,提高道路通行效率,产生的公共效应会远大于所收取的通行费
第四,对于公路上乱罚款、滥罚款现象,一定要坚决加以治理
第五,在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上加大力度,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返回上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