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 / NEWS CENTER

华尔街投行之罪:赚钱第一 客户幸福感第二 上海网站建设 | 上海网站设计 时间:2011-04   范璟香港报道   大潮退去,海啸声声
  美国参议院常设调查委员会(Senatepermanentsubcommitteeoninvestigations)长达2年的调查显示,投资银行设计、出售、交易以及从中获利的抵押贷款有关的结构性金融产品是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投行是灾难的受害者,也是制造者
笔者试图根据这份《金融危机调查报告》,以德银和高盛为代表,还原其在金融危机前所作所为
  1.圈套   “我们必须要赚钱,客户的幸福是第二位的
”   金融危机的源头之一在于美国房价下跌,而按揭房贷作为资产被打包放入RMBS(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债务抵押债券(CDO)产品中,并创造了与之挂钩的CDS(信用违约掉期)产品
房价下跌时,这些产品的价值也随之下降,投资者受损
  金融海啸中,无数投资者的资产大幅减值
他们或许会怪罪房价下跌,却不知道,早在2006年投资银行已经对RMBSCDS市场有所警觉,并且在设计产品时无视风险
  德意志银行和高盛便是其中两例
  2006年下半年,高盛意识到与次级贷款挂钩的证券产品市场有所下滑,而公司的ABX(北美资产抵押债券)资产、贷款、RMBS、CDO证券和其他与抵押贷款有关的资产大量多头,这会让公司陷入巨大风险
  作为CDO市场主要参与者之一,德银顶尖的CDO交易员李普曼(GregLippmann)也开始表达出对市场不稳定的担心
  李普曼从分析师同事EugeneXu处得到数据,当美国一个地方的房价升高13%时,次级贷款违约率升高7%,但在另一些地区,房屋价格升高7%时,次级贷款违约率升高28%
  2006年中期,李普曼反复警告和提醒其同事和一些客户去购买资产质量很差的CDO产品的空头
他把其中一些产品描述为“垃圾”或“渣滓”,并预言这些资产和CDO证券将会一文不值
  一次,有人让李普曼去买一种特定的CDO产品,他回应道这种产品“难以交易”
  面对市场下滑,高盛则通过新产品将风险转嫁出去
  2006年10月,高盛抵押贷款部门设计了一款合成CDO产品,取名为HudsonMezzanine2006-1,其中包括高盛自己投资的抵消ABX资产风险的CDS合约12亿,以及另外一种打算看空的,与RMBS证券挂钩的CDS合约8亿元
  这只CDO将12亿美元次级贷款风险从高盛转嫁到其客户身上,并且给高盛做空8亿他认为会表现很差的RMBS证券机会
  而德银于2005年同意李普曼用银行自有资金建立一笔RMBS市场的巨大空头
从2005到2007年,李普曼在同一只CDS合同上建立了大约50亿美元的空头仓位
  李普曼看空质量低下的RMBS产品,尤其是次级贷款抵押的同时,他的同事们却正卖力地销售宝石系列债券,那些被看空的资产就在其中
  “宝石七号”是德银2007年3月发行的CDO产品,也是对冲基金HBK资本管理公司购买的最后一系列CDO之一
HBK指挥着“宝石七号”的资产选择,李普曼的CDO交易平台亦参与整个过程
  “宝石七号”是一只拥有许多高风险次级RMBS证券的CDO“混种”,债券价值原值11亿美金,其中约三分之一是由Fremont,LongBeach和NewCentury三个贷款者发行的高风险次级贷款
这三家当时以发行低质量RMBS证券而闻名
  然而,李普曼并不排斥将一些特定RMBS产品纳入“宝石七号”
他在2007年一封邮件写道,千万不要把这封信发给公司之外的人,我不想被指责破坏他们的生意
  对于这些负面消息,德银当然没有告诉“宝石七号”的投资者
银行内部评价系统显示,这些资产已经比购买时减值1900万
  评级机构也在其中推波助澜
“宝石七号”从标普和穆迪处获得了AAA的最优质评级,尽管已有迹象显示CDO市场正在下滑,而这只CDO含有许多质量糟糕的资产
  德银还通过“宝石七号”销售5款RMBS证券,其中许多也是被李普曼藐视的
  然而,2007-2008年,在银行高级经理的指挥下,李普曼将这些空头兑现,获得了大约15亿美金的利润
他宣称,在同一只CDS上赚的钱比德银历史上任何交易赚的都要多
  2.“CDO机器”   “我们正努力寻找方法来摆脱危机,但现在看来是因为喜欢名和利
”   按李普曼的话来说,德银是诸多投行控制运转的“CDO机器”中的一部分,这些“CDO机器”制造出上千亿的高风险CDO证券
  金融危机到来前,一笔典型CDO业务在10亿-15亿美金间,投行获得的费用在500万-1000万美金
许多大型投行都建立了CDO部门和交易柜台
  德银从“宝石七号”中获得了470万的费用,此后又发行了9只CDOs
2004-2008年,德银发行了47只CDO,总值322亿
  2004-2007年,高盛帮助LongBeach,Fremont,NewCentury这样的贷款者把高风险、低质量的贷款证券化,获得可观的RMBS证券评级,然后将RMBS卖给投资者
  2006年8月,李普曼写道:我们为什么这样做?并不是我们不知道风险,我们正努力寻找方法来摆脱危机,但现在看来是因为喜欢名和利
  为什么CDO市场仍没有破裂?2007年1月,一位交易员如此问李普曼
后者答,“比赛成绩表、费用还存在着”
  2006年10月,一份CDO业务“进度报告表”显示,CD
返回上页
上一篇:印度日益重视网络安全下一篇:谷歌高管:移动搜索加速创新 必将超越桌面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