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 / NEWS CENTER
被宠坏的投行:保荐机构每个项目收费上千万
上海网站建设 | 上海网站设计 时间:2011-04
保荐机构每个项目收费上千万,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收费通常只有保荐机构的零头
匡志勇
三四个人忙上一两年,收成上千万元
什么行业这么赚钱?
答案是拥有保荐通道资源的券商投行
一边是苦盼上市的数以万计的拟IPO企业,一边是监管部门每年400家左右的发行计划,在中间穿针引线的便是券商投行
IPO名额越是紧缺,他们的作用就愈加重要,券商投行人员的收入也越来越高
但与高收费相对的不一定是优质服务
随着保荐团队工作越来越忙,客户的意见和埋怨也越来越多
不仅如此,拟上市及已上市公司频发招股意向书或说明书造假事件,这背后保荐团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小券商比大券商卖力
最近一段时间,有多名IPO企业高管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达对保荐机构的怨言
一家过会后已经“封卷”的IPO企业董秘告诉记者:“我们公司两个签字保荐代表都很忙
我们的IPO资料刚封卷,他们就飞往其他地方忙另外的项目了
有一次监管部门临时要询问一个问题,我们还得说尽好话叫保荐代表陪我们一起去解释
现在如果临时有些事情,我们都不敢去麻烦他们
”
还有一家刚刚挂牌上市的企业高管,谈起保荐机构也牢骚满腹
这位高管称,那个全程负责的保荐代表自己不动手,指挥下面几个小年轻干活
投行团队工作人员经验又不够,最后招股说明书上95%以上的内容是企业自己完成的
另外有一家拟IPO企业董秘介绍,保荐机构给该公司完成的招股意向书(上报材料)中,风险提示栏里内容几乎照抄另一家服装类上市公司的内容,除了数据作了必要修改外,甚至标点符号也没换
记者发现,上述IPO企业的怨言集中指向深圳几家IPO数量最多的券商
那些由中小券商完成的IPO企业普遍对保荐团队较为认可
深圳一家新股公司高管介绍说,该公司保荐机构是华中的一家小券商,保荐代表能长时间呆在企业,尽心尽力为企业服务
唯一的担心是保荐团队缺乏经验有时会让企业走歪路
比拼IPO数量
投行客户满意度正在日趋下降,投行人员却在喊着忙死了,累坏了
按照证监会相关规定,在深市,每个保荐代表可以在中小板、创业板双跑道运作,分别向证监会发审委申报一个IPO项目
部分优秀的保荐代表同时运作两个“在会”项目时,还会有再融资项目,以及储备项目
同时操作多项目的保荐代表并不在少数
平安证券保荐代表韩长风就是一个高产儿,在2010年共出现在6家新股公司的投行团队中
其中有三个项目韩长风是签字保荐代表人,另外三个项目是作为投行项目协助人出现
国信证券、招商证券、华泰联合证券的保荐代表们也都会同时操作两个或更多的IPO项目
一位保荐代表对本报记者介绍:“每多签一个项目,仅签字费就可以拿七八十万元
同时操作两个以上的项目,才可以保证平均每年完成一个项目
”
在投行人员看来,以前一个IPO项目投行团队要跟三四年
现在的IPO项目即使算上辅导期,平均耗时也在一年半左右,资质好的企业在一年内就可以走完IPO程序
除项目主办人外,投行团队通常和保荐代表一样,同时操作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
这样在单个项目上投行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确实比以前要少得多
投行业务的快节奏不仅表现在保荐代表个人身上,同样体现在券商投行的相互竞争中
2010年,平安证券依靠创业板通道,完成的IPO项目数量一举超过国信证券
这让国信证券投行部极为紧张,自去年四五月份起,内部经常开反思会,号召员工向平安证券学习
低价入股客户企业
在企业IPO旅途中占据要道的投行们,尤其是大投行成了被“宠坏”的孩子
投行的强势体现在收费上
同样是IPO中介机构,保荐机构每个项目收费都是上千万,即使在中小板上,投行收费几千万、上亿元的项目也不在少数
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的收费通常只有保荐机构的零头,多数收费在百万元以下
投行的强势还体现在多个方面
券商直投在IPO中大行其道便是一种
华东一家上市公司董秘介绍:“上市前,有风投愿意15倍市盈率入股,我们没要
保荐机构的直投部门只花了8倍市盈率来入股
没办法啊,如果谈崩了,上市计划又得延后一两年
券商投行及其直投子公司就是上市门口的‘野蛮人’
”
投行的强势还体现在保荐代表人身上
有多家企业高管反映:“保荐代表人太牛,必须好好伺候,不是来干活帮忙的,而是请了尊‘神’
”保荐代表人常常年薪数百万元,中小企业上市公司高管通常也只有三四十万元年薪
常常会出现“保代只对企业老板客气点,对其他人常吆三喝四的”
保荐代表的“忙”和保荐代表的稀缺是分不开的
正因为稀缺,部分中小券商“挖角”常会给保代开出百万元“转会费”
保代能力测试的低通过率造就了这种稀缺
2010年的保荐代表人胜任能力考试,可谓考倒了一大片中国投行精英——3183人报考,仅31人通过,1.05%的通过率
对发行人情况不熟悉
“我明显感觉到现在的保代对企业各风险点的掌握,和企业上上
返回上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