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 / NEWS CENTER
世纪互联带伤上市背后:转型布局云快线业务
上海网站建设 | 上海网站设计 时间:2011-04
本报记者李瀛寰发自北京
曾被称为“二房东”的民营IDC企业,一直在中电信、中联通的手中“讨生活”
4月21日,成立了12年也是国内最大的民营IDC企业——世纪互联数据中心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当IDC牌照成为三网融合进程中的一个焦点之际,世纪互联IDC的突围上市,第三方力量做大做强,类Google的技术发展模式,正给平静无波的三网融合投下一枚石子
“带伤”上市的真相
世纪互联计划于北京时间4月21日(本周四)登陆纳斯达克上市,代码为“VNET”,IPO拟发行1150万普通股
按照其此前公布的发行价区间10~12美元的中间值计算,世纪互联将募集1.27亿美元
自4月7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公布世纪互联数据中心即将赴纳斯达克上市交易以来,亏损两个字似乎已经成关注焦点
据世纪互联之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其近3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0年净亏损更是达到了2.47亿元人民币,人们不解的是,“带伤上市”的世纪互联为什么能IPO成功?
“某些新闻引述有误,赴美上市的只是世纪互联的IDC业务,并非世纪互联集团
”据知情人士透露,
世纪互联数据中心有限公司(21ViaNet)成立于1999年,是中国最早的IDC服务商之一
十二年之后,在世纪互联数据中心的基础上,后来成立了北京世纪互联集团,目前拥有三家核心企业:世纪互联数据中心有限公司(21ViaNet)、世纪互联智慧能源系统技术有限公司(EnerGrid)、云快线科技有限公司(CloudEx)
所以,这次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只是世纪互联数据中心有限公司(21ViaNet)
据世纪互联招股书数据显示,过去3年,世纪互联净营收增长快速,从2008年的2.4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10年的5.25亿人民币
但是,尽管营收增长很快,但净亏损增幅更快,净亏损从2008年的1795万元人民币,增加到2010年的2.47亿元人民币,每股净亏损3.39元,3年间,净亏损扩大13倍
净营收增长快速,但却亏损,收入去了哪里?对已经运营了12年的21ViaNet来说,难道是因为管理不善?
“世纪互联正在集中力量做云快线、绿色低碳数据中心,这两年实际上是在转型
”据知情人士表示,世纪互联集团其实在布很大的局
21ViaNet上市,的确是亏损上市,这其中既有美国纳斯达克股市对IPO企业营收标准的宽松,但也有对世纪互联整体业务未来走势的看好
IDC产业变局
1996年深秋的一天,北京白颐路口竖起了一面硕大的牌子,上面写着:“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
”那是中国互联网先驱瀛海威留下的著名“遗言”
北京世纪互联集团总裁陈升就是这个时代的先驱者,1995年,陈升就建立了中国最早一批ISP公司之一的北京统一网络公司(A-1.net)
陈升也是清华大学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第一人
那时的陈升就确定了自己的目标,A-1.net要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民营信息通信服务企业,成为一家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民族电信、信息服务企业
1999年9月,A-1.net在中国市场首家推出电信级商业IDC数据中心服务,这时已经深入行业的陈升敏感地看到了ISP业务的未来方向,2000年6月,A-1.net在投资银行及产业基金的帮助下,进行了战略重组,成立世纪互联公司并专门从事数据中心服务
当时,世纪互联是首家获信息产业部批准接入国家互联网交换中心(NAP)的专业数据中心
到2001年4月,根据中国电信网管提供的数据表明:世纪互联已经成为中国电信最大的国内互联网流量供应商及带宽租用的战略合作伙伴
这时的世纪互联之所以有这样的业绩与第一次互联网热潮密不可分
但随后就是互联网泡沫的破灭
民营IDC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与互联网相生相伴,但更重要的是,与运营商的相生相伴
无论是早年的ISP,还是后来的IDC,民营企业想要发展基础服务,必须要从运营商手中租赁带宽
2003年下半年,互联网产业从泡沫中复苏,中国IDC市场也迅速升温
2006年,随着Web2.0、P2P等新的互联网投资热潮的兴起,IDC行业开始高歌猛进
这时,运营商IDC业务也开始大规模推进
中电信、中联通面临固话的流失,IDC等数据业务已成必争之地,中移动虽然只有移动业务,也在大力兴建IDC
这种格局之下,本身就弱小、就要依赖运营商生存的3000家的中国民营IDC企业们,忽然被推到了生死的临界点
电信运营商们一手把握带宽资源,一手建自己的IDC与民营IDC企业竞争,使得夹缝中生存的民营IDC企业成了“二房东”
低调的陈升仍坚持着,并在中国通信产业的动荡中不断调整,扩大合作,谋求更多的发展空间
2006年11月25日,天津网通与世纪互联合作,在天津滨海新区成立中国首家网络新媒体应用数据中心
这是当时中国网通最大的IDC机房,设计规模为1万平方米
陈升的坚持源于他对中国电信基础服务产业的判断,在运营商之外,一定需要中立的力量,而这也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另一股必不可少的力量
正如一位民营IDC企业老总所说:“南电信,北网通,带宽互联互通都有问题,“世纪互联等民营IDC的双线机房解决了南北互通的问题
但依靠于运营商带宽
返回上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