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 / NEWS CENTER
北大论坛网帖招募“试药人”
上海网站建设 | 上海网站设计 时间:2011-04
本报讯近日,北大未名BBS出现一则名为《医学部招募健康志愿者4天1000元》的帖子,称受北大药理研究所老师委托招募健康受试者,测试药物特性和性能等
试验需4天5夜,受试者可获1000元报酬
昨日,北大医学部党委宣传部人员表示,此项招募信息属实,但并非北大药理所刊发
发帖招募是一名受试者个人所为
4天5夜报酬1000元
一篇名为《医学部招募健康志愿者4天1000元》的帖子,出现在北大未名BBS“学生资助中心兼职信息”
帖文称,发帖者为该校医学部学生,受药理所老师委托招募健康受试者,参加盐酸安托沙星(抗菌类消炎药)试验,以测试该药物在健康人体的生物等性和药动力性能等
需女士10人,男士3人
年龄在20至35岁,身体健康
“受试者体检后入住研究单位,次日服用2片药(仅服药一次)”,帖文描述,整个试验需要4个白天5个晚上,期间不能离开研究病房
试验中共有16个采血点,每次4毫升
药理所提供住宿及三餐,环境舒适
“招募是药理所官方行为”
该帖在论坛中引发议论
有人怀疑该帖真实性,担心上当受骗
也有人认为,此种药物试验存在风险,应提前告知各种可能出现的后果
“安全范围内的用药量
”昨日,帖文中报名联系人“李同学”称,所用药物安全性有保障
根据“李同学”提供的号码,记者与招募负责人取得联系
该负责人称,此次招募是北大药理研究所的官方行为,所有责任由研究所承担
研究所会向有意者提供知情同意书,告知试验各种信息
校方:校外人员个人行为
昨日下午,北大医学部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称,经与药理所人员核实,网帖所述招募确有其事,但药理所并未发帖,也未委托他人发帖招募
该人员说,据调查,帖子招募负责人为校外人员,曾是药理所的受试者,与学校及药理所无关
此举违反相关规定,已就此事与该人员沟通
北大医学部伦理委员会人员称,研究机构需先拟订试验方案报送相应伦理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才能招募受试者
研究机构都拥有数量较大的受试者库,有需要时“一对一”征询意见,一般不会通过个人网上发帖方式征集
昨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床研究伦理委员会证实,网帖所述药品试验方案已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
两种试药流程
正规流程
1、研究机构需先拟订试验方案报送相应伦理委员会审议
2、相应伦理委员会通过后,研究机构从受试志愿者库中选取人员,或通过医院寻找患者,并“一对一”询问
3、向有意受试者出示《知情同意书》,包括试验目的、内容、存在风险和出现问题后的责任与善后等
4、研究机构“一对一”发放给受试者,不会委托外部人员代发
地下流程
1、一些医院等机构与介绍人联系寻找试药者
2、介绍人通过网上QQ群等发布找人信息,并留下电话号码
3、一些无固定收入者与介绍人联系,由介绍人带到试药基地,也签《同意书》
4、试药结束后,介绍人到医院等机构拿钱,提成后发给所带来的试药者
■追问
如何应对试药的风险?
招募网帖称,此次试验是临床药物试验中的第一期,测试药物在健康人体的生物等性和药动力性能
北大医学部伦理委员会工作人员称,药物在动物身上使用无问题后,进入临床一期试验
通常一期试验是测试药物安全性和剂量等,是首次运用于人体,会存在一定风险
“受试者自愿参加
”该工作人员表示,研究机构会提前出示经伦理委员会审核的《知情同意书》
《同意书》中写有试验内容目的、存在风险和善后等
受试者认可签字后,才能进入后续环节
受试者补贴如何发放?
据此次招募网帖,受试者参加试验的“收益”为免费体检和1000元报酬
一些网友认为,若通过个人招募受聘者,这给了一些“中介”从中牟利的机会
对此,北大医学部党委宣传部人员称,为避免出现“中介”等问题,一般不会通过个人网上发帖方式征集
北大医学部伦理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补贴金额根据试验强度和时间等因素计算,会由研究机构依照财务规定,“一对一”发放给受试者,不会委托外部人员代发
■说法
相关规定需细化完善
北大医学部伦理委员会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学校已建立受试者保护工作体系,制定了相关制度规定,加强对受试者的管理和保护
“国内相关规定还需细化、完善
”该人员坦言,美国等国家已就药物临床试验受试者等制定法律
我国相关规定大多借鉴了国外做法
但大多是“指南”,与国外的法律相比力度不够,尚待改进
■讲述
中介QQ招“试药者”提成
在京打工者王鹏(化名)曾有过2次试药经历
去年上半年,有朋友找到王鹏
告诉他可到一家三甲医院试药,不用出什么力气,3天可以支付他800块钱酬劳
这种即将被用作临床试验的药物治疗方向为癫痫病
在王鹏看来,这种药毒性要小一些,危险虽然存在,但对身体的伤害小一些
“有些病症
返回上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