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 / NEWS CENTER
视频网站曲线盈利模式调查
上海网站建设 | 上海网站设计 时间:2011-04
正版版权费过高视频网站运营成本增加各家寻找新出路———
微电影、自制剧、选秀、相亲……随着国内电视剧版权限制,高额的版权费已无法让视频网站实现更多盈利,无奈之下众视频网站纷纷另辟蹊径,采取曲线救国的路线
于是,就如同那个选秀泛滥的年代一样,视频网站也开始向互联网电视转型
回首2010年,由于带宽、版权等原因,视频网站运行成本极高,优酷、土豆、酷6三家视频网站2010年广告收入大幅增长,但总亏损仍接近5亿元
随后,我乐网、PPS、六间房等因无力承受版权之困将彻底摒弃传统影视剧内容,转型社区
而土豆、优酷、酷6等主流视频网站,却仍不愿意放弃YouTube模式,同时又想实现盈利,因此一条曲线救国的道路应运而生
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原创视频和“事件营销”的方式,赚取点击率和广告客户,而不是从网友身上拿钱,从而实现盈利
事实证明,曲线救国的道路确实行得通
土豆网首席运营官王祥芸在上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网站取得了多次“事件营销”的成功案例,而网站也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正版视频的购买中
购版权运营成本增加视频网站寻出路
上周,土豆网联合盘龙云海药业举办的历时9个月的“美丽三重奏——无毒美女争霸赛”活动正式启动,这一互联网新媒体和国内传统企业的合作,无疑吹响了视频网站转型的号角
记者注意到,从今年开始,各种原创类型的视频落户国内多家视频网站,如迅雷看看和《中国达人秀》合作的网络选秀、网易举办的微电影节、优酷的“G客G拍”等,都将视频网站再一次推到了话题的中央
目前视频网站原创视频的比例不断攀升,各类自制剧、选秀、相亲等活动如雨后春笋,这不仅让人想到了几年前各卫视频道选秀节目百家争鸣的盛况,而那也是国内卫视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主要的、具有影响力的视频网站基本上通过购买正版视频版权等方式解决了盗版严重的问题
这样既减少了版权纠纷问题,又吸引了大品牌的广告主
但与此同时,对正版视频内容需求的不断增加,造成争夺正版视频版权市场竞争激烈,视频网站从最初的“拼流量”扩展到现在的“拼版权”,导致版权价格快速攀升,视频网站所投入的网站运营资金中,用于购买版权的比例越来越大
据悉,视频网站若要获得一部热播电视剧的播放权,平均每集的授权价格可高达20万元人民币,而独播权则更加昂贵,这大大增加了网站的运行成本
据优酷网2010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优酷第四季度净亏损3770万元,其中带宽支出和内容支出分别占据净营收的34%和17%
而酷6网第四季度净亏损则高达1550万美元,这也直接导致了其创始人兼CEO李善友的离职
在一片不断“烧钱”却未盈利的质疑声中,国内视频网站大致走向了四个不同的方向:优酷和土豆对Hulu模式(在保证正版和独播权的前提下,通过广告支撑投入,而不是网友付费模式)更加青睐;56网则始终坚持具有娱乐特色的YouTube模式,并注重增值服务;奇艺、乐视、搜狐视频致力正版高清;激动网和第一视频的目标则是视频资讯
相关新闻
原创G客助草根圆梦
本报讯(记者王伶玲)近日,2011中国移动“G客G拍——永不落幕的手机院线”活动启动,用户可以登录土豆网G客G拍专区上传自己的原创视频
据悉,优秀作品将由G客G拍无线发行,供用户通过手机或上网登录土豆网专区付费点播观看,由此所获得的信息费收入即为该片票房,创作者可以获得高达20%的作品收益分成
另外,优秀作品还有机会被选送参与上海国际电影节手机电影节,参与国际影展官方展映及单场展映活动,由上海国际电影节推向国际电影节参赛,包括戛纳电影节短片单元、柏林电影节短片单元等,助力G客走向国际舞台
这是继电视选秀节目大热后,又一个将草根变成明星的机会
根据中国移动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2月底,中国移动用户总数接近5.95亿户,在网TD用户总数达到2454.7万户
2011年,移动TD-SCDMA网络将覆盖全国100%的地市
现在,人们不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观看视频、浏览网页、与人交流,还可以通过手机拍摄和记录所见所闻,并进行上传和分享
时下最时髦的事情无外乎是用手机进行生活记录或映象创作
上传原创视频
增加网站点击率
在寻找出路的过程中,各家视频网站发挥所长,而相同的是,网友的力量成了各视频网站赖以生存的根源
原创视频短片不仅包括拍客用视频影像记录的真实生活或社会热点,还有网友参与度很高、富有趣味的恶搞视频短片等
土豆网首席运营官王祥芸女士就告诉记者,目前土豆网有20%的视频量是来自网友上传的原创视频,且这个量还在增加
从目前的数据统计来看,视频网站的受众群年龄主要集中在25至40岁之间,他们获取信息也主要来自互联网
年轻化的需求,决定了视频网站向互联网电视的转型必将成为视频网站发展的大势所趋
记者在土豆、优酷、酷6等多个视频网站发现,相亲、交友类节目泛滥,且点击率居高不下,而来自微博和SNS网站转
返回上页